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胃癌
到底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的癌症,一般源于胃上皮细胞,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多数胃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饱胀、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较轻微。
2、中期症状
胃癌中期会出现较明显的上腹痛,还可存在乏力、贫血、消化不良等,疼痛没有规律。
3、晚期症状
上腹疼痛再次加剧,严重者难以忍受,有出血存在。根据出血量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病质。
检查介绍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粪便潜血
▶早期胃癌三项包含:(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血清胃泌素17)
▶血清肿瘤标志物:结合癌胚抗原、癌抗原CA19-9、CA724、CA125等的数值有助于胃癌的确诊,以及术后患者的病情检测。若胃癌出现肝转移,甲胎蛋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2、内镜检查
大多数胃癌通过内镜检查加活检,得到正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对胃癌的分期进行判断,能够明确患病范围、有无出现转移等情况。
▶PET-CT检查
通过计算机断层显像可以较为准确的观察到患病位置,并分析肿块的良、恶性。
▶超声胃镜
尤其对早期胃癌的确诊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胃内可疑肿块,并取相应部位做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X线钡餐
当患者存在胃镜检查禁忌症时,X线钡餐能够发现胃内溃疡以及隆起病灶,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5%以上,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较低。
4、病理活检
胃镜怀疑肿块异常时,取一小部分组织做病理活检,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的存在,明确是否癌变。
相关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应力争根治性切除。
2、化学疗法
术前辅助化疗通过缩小原发灶,降低分期,增大根治性切除可能性,术后辅助化疗,旨在根治性切除术后,清除隐匿性微转移灶,防止复发,而对肿瘤播散者,则通过化疗控制症状,延长生存。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以及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可使用常规放疗技术。
4、靶向治疗
其高效低毒特性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5、中药治疗
可作为对晚期胃癌的一种辅助治疗。
6、营养支持
合理补充营养或人工营养支持,如果患者不能口服进食,应考虑肠内管饲营养。
最新研究热点
1、不同靶点的新药研发
胃癌近年来进入了精准化治疗的新时代,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向个体化和靶向治疗转型。除了最为重要的HER2、MMR以及CPS等精准治疗指标外,还有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失调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探索聚焦于CLDN18.2、FGFR2和cMET等一些新的分子靶点治疗,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Her2
Her2在10-20%胃癌中存在过表达或扩增,Her2高表达肿瘤表现出极强的迁移性和浸润性、化疗药物敏感性差、愈后差、易复发等特点。目前已上市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几十余种,在研种类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双特异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细胞疗法、肿瘤疫苗等,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成为实体瘤治疗的典范。
3、Claudin18.2
Claudin18.2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靶点,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紧密连接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胃粘膜分化上皮细胞,在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却异常表达,高达70%-80%的胃癌患者检测到Claudin18.2的高度表达。药物研发类型包含: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疗法、抗体药物结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