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最初癌细胞是来源于胃的黏膜上皮细胞,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
病 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4、遗传和基因
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分 类
1、按大体形态分类
(1)早期胃癌
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胃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2)进展期胃癌
指癌组织浸润深度已超越黏膜下层的胃癌,又可分为息肉型、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四类。
2、组织病理学分类
可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癌、类癌等,绝大多数是胃腺癌。按组织结构不同,腺癌还可分为乳头状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按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3种。
3、按发病部位分类
可分为胃底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等,不同部位的胃癌决定手术方式的不同。
检 查
1、X线钡餐检查
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的应用,仍为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常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
2、纤维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3、腹部超声
在胃癌诊断中,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特别是肝、胰)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4、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
成像检查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立体重建和模拟内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手段,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
5、肿瘤标记物
血清CEA、CA50、CA72-4、CA19-9等肿瘤相关抗原可升高,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的疗效。
治 疗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术
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等。
2、化疗
用于根治性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
常用的胃癌化疗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静脉、腹膜腔给药、动脉插管区域灌注给药等。近年来紫杉醇、草酸铂、拓扑酶抑制剂、希罗达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胃癌治疗。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可针对性地损伤癌细胞,减轻正常细胞损害。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种类及作用均有限。
4、其他治疗
胃癌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
5、支持治疗
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
临床试验
胃癌疾病患者,除了接受医院标准治疗,还可以选择参加临床试验的途径继续治疗。目前有很多关于胃癌疾病的临床试验项目,一旦符合入组条件,便可免费使用到最新的治疗药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试验推荐(一)
初治晚期或未经一线治疗胃癌-Q1802注射液
患者画像:不可手术切除晚期或复发转移的 Claudin18.2 阳性初治的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试验推荐(二)
经治后进展的胃癌-CNB注射液
患者画像:经一线及以上标准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
转发分享
如果您身边有胃癌疾病的患者,并有意了解该试验的,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