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血压“高”人一等
无声杀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被称为“无声杀手”。
我国70%脑中风和50%心梗与高血压有关。
什么是高血压呢
高血压,即血压升高,是血管压力持续升高受到的压力增加而产生的疾病血压由两个数值组成(收缩压及舒张压)
收缩压:显示心脏收缩或跳动时的血管压力
舒张压:显示心脏在两次跳动之间舒张时的血管压力
如果在两个不同的日子测量血压,而两天的收缩压都≥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两天的舒张压都≥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典型症状
头晕、头痛
由于血压升高,脑部血管受到压力,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头晕,头痛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鸣
高血压可能导致耳部血管硬化、弹性下降,使得耳部器官相对缺血,进而引发耳鸣。耳鸣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有时伴有听力下降,可能听到嗡嗡声、蝉鸣异常声响。
心悸胸闷
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心室扩张等,进而引起心脏不适症状。患者常感到心跳加快、心慌不安,有时伴有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在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
肢体麻木
高血压可能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使血管舒张性降低、血流减少,从而引起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患者常感到手指、有时伴有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在夜间尤为明显。
视力模糊
高血压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模糊。患者常感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等症状。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眼底小动脉硬化,进一步影响视力。
颈项部僵硬不适
高血压会导致颈部血管压力增大,使得颈项部感到僵硬不适。患者常感到颈部肌肉紧张、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在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颈部受凉时尤为明显。
高血压的危害
心脏问题
长期的高血压就像给心脏不断加码,让它承受更重的负担,心肌就会变得肥厚,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脑血管问题
血压升高会让脑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长时间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供血,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高血压脑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从而威胁生命。
肾脏问题
血压升高会让脑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长时间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供血,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高血压脑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从而威胁生命。
高血压服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控制。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即使症状缓解,也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剂量和疗程。若需调整用药方案(如減量或换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服药时间
不同降压药作用机制不同,需按说明书或医嘱定时服用。例如: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建议早晨服用,避免夜间频繁排尿;
●长效降压药(如地平片)通常每日一次,固定时间即可;
●餐前/餐后要求需注意(如卡托普利需空腹服用)。特殊类型药物如夜间高血压患者可能需睡前服用,需个体化调整。
降压药漏服后怎么办
漏服后需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漏服时间<2小时:立即补服;
●接近下次用药时间:跳过本次,切勿双倍服药(易引发低血压);
●短效药物漏服(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及时补服;
●长效药物漏服:次日正常用药。
若不确定,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盲 目操作。
稳定服药
血压达标是药物起效的结果,而非疾病痊愈。盲目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诱发脑梗、心绞痛等急症。部分患者经长期控制后,在医生评估下可尝试逐步减量,但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切勿自行中断治疗。